美孚甜品小店 唔Make Money Make Meaning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12/23 13:44

分享:

分享:

腦子裏總想着一加一等於三的老闆娘Wylie,最希望籍甜品連繫美孚人,活躍社區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美孚舖租出名貴,結果店子如車輪轉,不消數年便易手,貪新鮮的美孚街坊早見怪不怪還覺得不錯可試新嘢。在昏暗的橫街巷子,有間賣甜品的小店,經營7年卻屹立不倒,200呎才幾張小枱子,常常滿坐,近日更準備擴充到隔鄰舖,連在美孚收租40年的大業主也另眼相看。

小店需小,卻滿有正能量,溢出甜品以外的獨特味道,吸引到美孚臥虎藏龍街坊伸手相助,也以食物把一班街坊連繫起來,老闆娘帶點不好意思說:

我是個很Dreamy的人,不懂如何Make Money,只懂Make Meaning。

最初被小店吸引,是這裏的甜品確實較其他店健康及少甜,甜味少兩三成,材料都是新鮮無添加,杏仁糊芝麻糊合桃露吃得出香濃味道,甜品以外的小吃如上湯銀針粉,是沒有味精用蝦米鮮菜煮出來的媽媽味道。

光顧多了,發現這裏都是熟客,客人總跟老闆娘如朋友般聊天,街坊阿伯坐下來吃碗糖水,一聊便是大半天,由六十年代的美孚說起;太太則熱情地分享烹飪心得,如何為家中孩子焗餅焗蛋糕。

小店會搞小朋友曲奇班成年人年糕班;中秋節這裏會搞猜燈謎;農曆年會寫揮春;閒時又會搞慈善賣物會;甚至搞過觀鳥活動,到美孚荔枝角公園觀鳥賞樹後吃糖水。200呎的地方,充滿無限可能,令這裏散發着不一樣的感覺。

Wylie與丈夫鍾Sir也曾任教育工作,他們相信教育不一定在課室發生,Learning by doing,食物是很好的渠道,小廚神班二人會做課程設計,小朋友學做食物過程中,學懂管理時間、自理能力、與其他人合作,也學懂分享,珍惜食物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街坊支持撑起小店

不一樣的小店要從Wylie與家人兒時夢想說起。

今天的人可能會到Starbucks相聚傾偈,我的年代放榜失戀也是去糖水舖,甜品是很多人的Comfort food,所以常發夢可開一間甜品店比人聚聚。

夢想一直未實現,大學修讀新聞的Wylie畢業後進修教育,後來從事環保教育工作。

直至2008年金融海嘯,剛巧當餅店師傅的弟弟離職,開甜品店的夢想重燃,兩姊弟想「現在唔開不知幾時開」,結果看中美孚昏暗橫街一間吉舖,萬多元的租金,6個朋友每人夾5萬元投資30萬元開了美孚第一間甜品店。

小店一直堅持的宗旨,賣有質素食物——健康,少甜,環保,看似簡單的理念,落實卻很不易,加上位置偏辟,黑污污無幾多人經過,頭幾年也是艱苦經營,

開了幾年,很多客也說才剛剛知道,我們跟客人笑說,有緣份才發現到我們。

堅持用心製作食物,在零宣傳下,靠口碑顧客一個個累積下來,「客人食完後會特登說,多謝你做好食的東西,真的好感動。」小店的蛋糕是一個一個焗出來,甜品盡是心思與時間,「小店是Labour of love,食的人會感受到。」

小店堅持用靚生果製作甜品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更神奇是小店開始凝聚起不同的人,這亦是Wylie一直的目標——「Food Connects People」,以食物連繫起人來。Wylie常說美孚是臥虎藏龍之地,因為這小店她認識很多專業人士及猛人,給她很多點子及意念。

有個客去完六星級酒店吃到獨特的甜品,便回來跟我們一起研製,結果成為招牌甜品芒果黃金撈;又有長於設計的客人,為我們拍攝食品照及設計活動海報;

我們又認識馬蹄糕高手陳媽媽,她充滿正能量喜歡與人分享美味馬蹄糕,去年新年便為甜品店開了兩班授徒;店內年輕的員工是丈夫的前學生,在這裏邊工作邊成長……。

小店常聯繫到不同的正能量人物,陳媽媽既是乒乓球高手,曾代表香港長者到外國出賽獲冠軍,同時是造馬蹄糕專家,她的馬蹄糕又香又甜,成為甜品店過年特色食品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擴充實踐健康理念

跟Wylie談這小店,說得最多不是食物,反而是說不完的人情味故事,不少客人也願意伸出手為小店出一分力。

不過自稱只懂Make meaning不太懂Make money的Wylie,近日便被一位在電訊公司當高層的街坊熟客肉緊地「教訓」一頓,恨鐵不成鋼,

她說感受到我們誠意,但指也要認真想生存問題,否則店子不能維持執笠了,她連吃我們甜品的機會也沒有。她形容我們如中英文考A,但數學零分。

事實上Wylie經營了7年,自己沒出過糧,賺的都放回店子上,「感覺上不用再放錢落去已經好開心,我知這樣經營生意是不行的……」

眼見隔壁的舖空置了半年,Wylie便希望爭取這機會將小店擴充發展,包括開廚藝班搞活動,做展覽及零售優質健康食材。膽粗粗寫了一份詳盡及充滿誠意的計劃書給大業主,希望以廉租經營,結果打動業主入股甜品店。

從賺錢經營角度,這小店不算成功,但Wylie卻為自己的7年成績以另一準則來量度,

這間小店如果用非物質的方法來結算,收穫非常豐盛——濃濃的人情味,凝聚及發放各式正能量的平台,將不同的想法在社區實踐。沒有這些『非物質』的動力在背後推動,我相信我們根本無法走到這一步。

每當街坊好友比我們更肉緊,希望這間小店能夠成功,能夠賺錢維持下去,不停為我們打氣,無私地奉獻出點子、時間及專業去幫忙時,我們會覺得自己需要『爭氣』,營運到一盤真正的『生意』,才能繼續做更多的事情。

(節錄)

全文刊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第426期(收費閲讀)

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

撰文 : iMoney智富雜誌